一年一度的職稱評審將于10月正式開始。今年職稱評審有不少新變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和自由職業專Y技術人員也可申報,對在一線做出重大貢獻可予以政策性傾斜。
職稱評價人員范圍
2021年,在過去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我省職稱評價人員范圍,打通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和自由職業專Y技術人員的申報渠道,明確這幾類人員可由所在單位或者代理機構、檔案托管機構報送申報材料。
優化職稱管理服務方式
進一步推進放管結合、優化服務。2020年起,由省委組織部負責全省職稱評審綜合管理工作,省各評審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業初、中級、高工職稱評審管理和實施工作,各職稱評審辦事機構及相關社會組織負責受理職稱申報、審核材料、組織評審、接受咨詢等日常工作。
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職稱評審對申報人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的要求更加嚴格,把品德作為人才評價的首要內容。要求各用人單位嚴格把好關,通過個人述職、考核測評、民意調查等方式全面考察申報人的職業操守和從業行為,對受到記過以上處分且在受處分期間的事業單位人員,不得推薦參評;對品德有問題的實行“一票否決制”。
推行“陽光職稱”
在職稱評審工作中推行“四公開、兩公示、兩報告、一告知”制度。職稱評審政策、標準、程序和結果均可在“陜西省人社廳”官網進行查詢;實行申報材料評前公示和評審結果評后公示;實行評審方案和評審工作開展情況統一報備;評審結果由省委組織部統一向社會進行公布。
促進職稱制度與用人制度的有效銜接
我省全面實行崗位管理的事業單位,應在職數結構比例內進行評審,實行評聘結合,其余單位實行評聘分開。應確保評審質量,寧缺勿濫。
突出評價專Y技術人才的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
對在一線做出重大貢獻和長期工作在基層一線的人員可予以政策性傾斜;對陜西省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3年內可按規定放寬資歷、年限等條件限制,根據能力和業績成果直接申報相應層級職稱。
職稱是對專Y技術人員的水平、能力、業績進行評價和認定后給予的資格,是專Y技術人才學術技術水平和專Y能力的主要標志,具有較高的社會公認度,而且與專Y技術人員的切身利益密切聯系。
評審工作程序
各評審主管部門應嚴格按照以下程序開展各系列職稱評審工作:
(一)下發通知
結合我廳下發的評審通知精神和省對口行業主管部門職稱評審工作的要求,于2020年10月前,將本行業(園區)職稱評審申報工作通知正式印發。
(二)受理申報
申報人向用人單位遞交申報材料,用人單位對其申報資格進行初審,并在單位內部進行不少于5個工作日的公示,對經公示無異議的,按申報系列(專Y)上報對應職稱評審辦事機構。
(三)資格審查
按照申報條件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申報材料不符合規定條件的,一律退回,逾期未補正的,視為放棄申報。
(四)組織評審
組建本系列(園區)職稱評委會并組織召開評審會議。
(五)社會公示
對評審結果進行不少于5個工作日的公示,并對公示期間發現的問題線索進行調查核實。
(六)核準備案
在評審結束后20個工作日內將評審通過人員名單和評審工作情況報送我廳核準備案。
(七)公布結果
評審結果通過備案后,統一向社會公布本年度獲得資格人員名單。
(八)證書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