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名稱:武漢偉思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人:唐先生(先生)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cnweisi@qq.com
聯系地址:
郵編: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焊材網上看到的,謝謝!
生物仿真機器人是一種模仿生物的形態、結構和控制原理設計制造出的機械裝置,具有高效、功能集中的特點,并且能夠展現生物特征。 這種技術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末期,是生物學、生物力學、醫學、機械工程、控制論和電子技術等學科相互滲透、結合而形成的一門邊緣學科 。
生物仿真機器人的研究領域廣泛,主要包括生物力學、控制系統和機器人技術。通過結合生物系統的結構和物理學特性,人類能夠創造出在某些性能上比自然界形成的體系更為完善的仿生機械。這些機器人不僅可以模仿生物的外部形狀和運動原理,還能夠從事生物特點的工作,延伸或替代生物的部分功能,以適應特定場景的需求 。
根據使用環境的不同,生物仿真機器人可以分為水下仿生機器人、地面仿生機器人和空中仿生機器人。例如,水下仿生機器人如仿生機器魚,能夠模擬真實魚類的游動姿勢,用于水下探索和環境保護等工作。此外,仿生機器人還應用于醫療、服務、等多個領域,如仿人機器人可以替代人力完成復雜任務,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 。
簡介:
模仿生物的形態、結構和控制原理設計制造出的功能更集中、效率更高并具有生物特征的機械。研究仿生機械的學科稱為仿生機械學,它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由生物學、生物力學、醫學、機械工程、控制論和電子技術等學科相互滲透、結合而形成的一門邊緣學科。在自然界中,生物通過物競天擇和長期的自身進化,已對自然環境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它們的感知、決策、指令、反饋、運動等機能和器官結構遠比人類所曾經制造的機械更為完善。
發展歷史:模仿生物形態結構創造機械的技術有悠久的歷史。
15世紀意大利的列奧納多·達芬奇認為人類可以模仿鳥類飛行,并繪制了撲翼機圖。
到19世紀,各種自然科學有了較大的發展,人們利用空氣動力學原理,制成了幾種不同類型的單翼機和雙翼滑翔機。
1903年,美國的W.萊特和O.萊特發明了飛機。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對于生物與機器之間到底有什么共同之處還缺乏認識,因而只限于形體上的模仿。
直到20世紀中葉,由于原子能利用、航天、海洋開發和技術的需要,迫切要求機械裝置應具有適應性和高度的可靠性。而以往的各種機械裝置遠遠不能滿足要求,迫切需要尋找一條的技術發展途徑和設計理論。隨著近代生物學的發展,人們發現,生物在能量轉換、控制調節、信息處理、辨別方位、導航和探測等方面有著以往技術所不可比擬的長處。同時在自然科學中又出現了“控制論”理論。它是研究機器和生物體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學。控制論是溝通技首屆仿生學討論會,并提出了“生物原型是新技術的關鍵”的論題,從而確立了仿生學學科,以后又形成許多仿生學的分支學科。
1960年由美國機械工程學會主辦,召開了生物力學學術討論會。
1970年日本人工手研究會主辦召開了 首屆生物機構討論會,從而確立了生物力學和生物機構學兩個學科,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仿生機械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