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南京市雨污分流工程的人群,習慣性地將目光投向局部淹水與“看海”這樣的話題,卻忽略了雨污分流工程是以治污為主的治理水環境工程。
上世紀八十年代,城區大量河道黑臭,由于污水廠配套管網不健全,污水處理廠運行效率低下,不少廠建成后進水量不足,只能“曬太陽”,水污染物減排效率低下。2007年南京市啟動了雨污分流研究工作。2009年5月啟動開展鎖金村片區雨污分流試點施工,對鎖金村地區約11.23平方公里范圍內的71個片區實施雨污分流改造,2010年底基本建成。建成后紫金山溝、唐家山溝河道水環境明顯改善。
在鎖金村地區雨污分流試點工程的基礎上,原南京市市政公用局組織編制了南京市雨污分流工程總體實施方案,計劃從2010年至2014年,對主城226平方公里范圍內實施雨污分流,敷設約500公里污水主次干管,完善約4000個住宅小區及企事業單位的污水支管。2010年1月,主城雨污分流工程正式啟動。
雨污分流重在治污,污水處理廠污水搜集率大幅提升
雨污分流改造能為南京環境改善帶來幾分效果?從市住建委、環保局了解到,雨污分流工程開展三年來,已進行改造的幾大片區均取得顯著的治污效果。其中,鎖金村片區入湖河道基本截污,片區污水管網水量及污染物濃度大幅提高,污水收集率達95%以上,新建湖濱污水泵站進水平均COD濃度達250毫克/升以上(雨污分流改造前僅100毫克/升左右)。內金川河地區基本實現污水不下河,城北護城河一改往日“龍須溝”形象,成為城市景觀河,內金川河水質也得到很大改善。河西北部地區正在開展雨污分流,隨著片區雨污分流的逐步推進,生活污水逐步接入收集系統,河西水體水質正在發生悄然變化,待河西北部雨污分流實施到位后,河西北部河道黑臭將得到有效控制。
不僅如此,雨污分流工程的逐步實施,也使污水廠配套管網得到進一步完善。雨污分流實施以來,城南污水廠進水水量由8000噸/日提高到現在的1.3萬噸/日,進水COD濃度由70毫克/升提高到130毫克/升;橋北污水廠進水水量由5000噸/日提高到現在的5.3萬噸/日,進水COD濃度由90毫克/升左右提高到170毫克/升,污水處理效率大大提升。隨著雨污分流的推進,兩廠進水量和水質還將不斷提升。
利民工程見效慢,頂著困難也要鐵腕治污
雨污分流工程重在治污,本身并不是一個排水工程,它對排水有一定作用,但不能完全代替排水工程。南京市長季建業在回答媒體關于局部淹水問題提問時說道:“不要用這個地方的故事講那些地方的問題。南京市去年遭遇50毫米以上的降雨時,全市淹水點100多個,今年同樣的降雨量,卻只有21個淹水點,而這些淹水點都不在雨污分流區。 ”
季建業表示,南京的環境狀況“冰凍非一日之寒”,解決起來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雨污分流也有一個時間和空間,希望媒體和公眾能夠客觀公正地看待。
按照最新的推進時間表,雨污分流還要搞兩年。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何金雪披露工程推進中遇到不少困難,制約了建設效果。
一是新建管網系統受路網限制。局部因動遷拆違、地塊開發滯后,道路系統尚未形成,局部管道無法敷設,導致較難形成連貫的污水系統。如,鼓樓區張王廟溝片區、棲霞區南灣營片區。
二是污水收集受城中村、棚戶區、違建等影響,局部難以施工,無法敷設入戶支管,造成短期內污水下河。
三是易受全市重大工程交叉施工影響。如,北京東路、北京西路污水管因地鐵3、4號線施工,暫時不具備進場條件。橋北污水系統江北大道主干管局部因地鐵11號線占用施工斷面,暫時無法實施,只能待地鐵完工后進場。
四是可作業時間、空間十分有限。主干道施工白天要保障交通,只能利用夜間施工;片區夜間要保障居民休息,只能利用白天時段施工。白天施工有交通壓力,夜晚施工有噪音壓力。可利用作業時間十分有限。同時,施工路段要留出交通路幅且地下管線錯綜復雜,作業空間十分有限,很難形成連貫作業面,可謂“螺絲殼里做道場”。
五是部分老舊小區陽臺立管施工困難。片區雨污分流工程中,為收集南陽臺洗衣機排水,需增設排水立管,不少老小區一樓院落違章搭建較多,立管實施起來十分困難。
六是企事業單位雨污分流困難。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企事業單位內部應實施雨污分流、產權單位自行承擔建設資金,并應按照排水許可要求進行接管,但目前大部分企事業單位不愿承擔建設資金,造成雨污水合流下河,影響雨污分流效果。
好工程需要時間空間,也需不斷加強監管力度
“打鐵還需自身硬”,工程的透明公開程度, 監控、處罰和執行的力度,從群眾信任的根本出發,何金雪主任給出了確保工程嚴格監管的幾種手段。
其一,選用材料方面嚴把管材質量關。組織專家、建設、設計單位相關人員,并邀請媒體、市民督察員聯合組成考察小組,對參建單位推薦的管材廠家進行實地考核,并建立了主要材料廠家供應商名錄。同時,為防止管道長期被車輛碾壓變形,規定城市道路下不得使用HDPE等化學管材,從而保證了市政道路下管道使用壽命。
其二,創新手段,加強過程監督。監督部門通過人員巡查、流動監測車、遠程視頻監控的方式對工地進行全方位持續監控。雨污分流實施以來,共進行了行政處罰57次、紅牌警示22起、黃牌警示45起,并將玄武路橋、康鼎路橋2家施工隊伍,以及句容寶華楠江水泥制品廠等8家材料廠家逐出南京市場。
其三,采用先進方法,加強工程驗收。改變以往單純依靠閉水試驗判定質量的方式,增加第三方管道質量CCTV檢測,對地下工程進行可視化檢查,并出具質量評估報告。
此外,工程指揮部建立了“居民議事會”制度,要求在開工前及施工過程中都要召開議事會,廣泛聽取所在地居民的意見、建議和需求。同時根據施工范圍劃分若干片區,由所屬區域內心政府職能部門領導擔任片區長,公布其電話號碼,24小時開機接待群眾投訴。市環境綜合整治指揮部、市政工程質量監督站也都開通了熱線電話,并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同時,市民也可以通過12345網絡問政進行投訴和表達訴求。
“每公里耗資一個億”系誤讀,市住建委曬工程款預算清單
針對網上議論南京雨污分流“226平方公里總投資183億每公里,折算下來1公里管道要花一個億”的說法,市長季建業給出正面回應:“226平方公里不是一個長度單位,而是一個空間單位。實際施工的有500公里干管,小巷內的支管更是要進入4000多個小區。”
何金雪昨天曬出詳細工程款預算,敷設主次干管500公里左右,投資約23.4億元;敷設4000個片區到戶支管,投資約117.3億元;對80條河道進行環境整治,投資約37.8億元;構建六大流域河道引水補源系統,投資約4.9億元。以上四項累計183.4億元。
老百姓參與施工方案調整,與居民互動中開展工程
在鼓樓區郭家山某小區施工過程中,設計部門沒有先到現場了解情況,不清楚當地的特殊地形,只考慮到居民住戶的居住數量,以為從理論上講兩個收水井完全滿足需求。但當地的居民根據自己居住幾十年的經歷,以及對地形的熟悉(此處地形類似鍋底,一面靠山,容易形成各方來水的會集),提出了四個收水井才能滿足收水條件。施工部門汲取了群眾意見,及時調整方案,增設了兩個收水井,而這樣的例子在施工過程中還有很多。
所謂民生工程,最重要的是服務老百姓。南京市在進行雨污分流工程的同時,一直與老百姓保持高度互動,并根據群眾反映及時調整施工方案。
原文章來自于宜興杰康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網址:空氣懸浮離心鼓風機http://www.kongqixuanfugufe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