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安全,誰安全?沒有人可以安全!痹诎l起“中國水安全計劃”之前,公益名人鄧飛曾這樣自問自答。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沒有水就沒有生命,然而殘酷的現實卻是當前中國的水資源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危機。一項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七大水系一半以上河段水質污染,35個重點湖泊有17個嚴重污染,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嚴重,50%以上城鎮的水源不符合飲用水標準,40%的水源已不能飲用……”
如此惡劣的水資源環境已令許多環保公益人士無法再等,他們紛紛采取行動,意圖解決中國的水污染問題,鄧飛也是其中之一。2013年4月,他發起了“中國水安全計劃公益基金”。“這是一個致力于‘讓每個人都能喝上干凈水’的公益項目!比缃襁@項公益項目正在有條不紊地發展著,鄧飛希望通過這個項目能夠喚起全民對水污染的重視,共同改善中國的水環境。
淮河流域水污染嚴重
2013年12月4日,當記者在北京市朝陽區朝陽北路237號的復星國際中心1層的辦公室里見到陳麗莎時,她正在電腦前認真辦公。今年30歲的陳麗莎是中國水安全基金會項目部總監,負責項目執行,她手頭正在做的一份工作就是整理淮河流域水質的調查檢測結果。今年8月,水安全基金開展了一項名為“淮河流域干凈水救濟”的活動,通過實地走訪檢測淮河流域附近學校的水質,力圖給學生們提供一杯干凈水。陳麗莎告訴記者,這一活動的發起源自今年6月《新京報》一則“淮河水殤”的報道。這篇報道中詳細介紹了過去十多年中,大量存在于淮河流域內河南、江蘇、安徽等地的“癌癥村”的悲慘境況,像河南省沈丘縣,一年因患癌癥死亡的就有兩千人。國家疾控中心通過對河南周口市沈丘研究區的5萬人跟蹤3年的調查發現,2005年與1973年對比,排除人口老化因素后,男性和女性肺癌死亡率分別上升了14倍和20倍,肝癌死亡率上升了5.23倍和4.8倍。在其他地區胃癌和食道癌死亡率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沈丘縣這兩類腫瘤的上升卻非常突出。
對于這一現象,國家疾控中心研究團隊也在對淮河支流沿岸地區的腫瘤高發研究多年后得出最終結論,“癌癥高發與水污染有直接關系。企業排放的污水進入河道,污水中的汞、鉛、鎘等各種化學元素長期滲入地下,污染了水源”。中國水安全基金關注到這條消息的同時,也從微博上發現有不少地處淮河流域的網友對自家的飲用水安全問題表示擔憂,同時當地很多學校也被指存在嚴重的飲用水安全隱憂。在搜集整理了大量資料后,水安全基金將重點放在了當地學校學生飲用水安全上,她們首先選取了地處淮河流域的安徽與河南周口地區開展行動!皬幕春恿饔虻膬深^一起行動,這兩地流經的學校非常多,光沈丘縣一條小支流上就有近100所學校。”陳麗莎告訴記者,她們選擇的對象主要是通過直接打井飲用地下水或利用管道從附近山上引水的學校。
由于當前我國只有環保部門具有水源檢測和發布的權利,因此陳麗莎她們實地的檢測設備是基金會購買的幾臺便攜式水質檢測儀,一旦經初步檢測發現水樣超標,她們將移送第三方機構做詳細檢測。目前此次實地檢測已基本結束,雖然具體結果還未整理出來,但陳麗莎坦言,當地水污染情況比較嚴重!跋裰芸诋數氐膶W校大部分都是通過打井飲水,不少打上來的水都有明顯的混濁物或異味,水質很差;而像安徽太湖縣一些學校,直接從山上引水飲用,但引水管道內全是苔蘚污物,過濾僅靠一層紗布,水質也遭受很大污染!标慃惿硎,目前她正抓緊制作這次調研報告,之后進行社會公募,通過募集資金、凈水器等,對當地有水污染的學校進行“救濟”。
源起微博舉報
針對淮河流域內學校飲水安全的調查救濟行動,只是中國水安全基金眾多工作中的一項。陳麗莎介紹,水安全基金的主要工作共分七大版塊,包括“曝光”、“檢測”、“追責”、“救濟”、“游說公開”、“合作”和“修復”。致力于改善和解決中國水污染問題的中國水安全基金,它的成立也源于一次水污染事件!吧綎|濰坊部分化工企業、造紙廠將污水通過高壓水井壓入地下,向1000米地下排污,令地下水遭遇污染……”2013年2月11日,一條網友爆料的微博迅速引起了鄧飛的關注!皯嵖保@是鄧飛看到微博后的第一感覺,于是他轉發了該微博,并詢問是不是真的。憑借此前發起的“免費午餐”、“大病醫保”等公益項目,現任《鳳凰周刊》編委、記者部主任的鄧飛已從一名媒體記者,“轉型”成為粉絲高達幾百萬的公益名人,因此其轉發的這條微博迅速在網絡上引起極大反響。
網友們持續不斷地提供著水污染的信息。有網友貼出了2012年6月環保部公布的《2011年中國環境現狀公報》,其中顯示2011年全國的4727個地下水水質監測點中,較差和極差水質監測點占比為55%。一則關于“我國癌癥高發,每6分鐘就有1人被確診”的報道,最終促成鄧飛下決心發起中國水安全計劃公益項目。“聯合社會各界力量,來共同保護水資源”是鄧飛最初的設想,他也正是沿著這個方向,找到了一批合作伙伴。
在中國水安全計劃的28位發起人中,既有像網易副總編鈄江明這樣的媒體人士可以加大宣傳;也有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和自然大學發起人馮永峰這樣擁有各自團隊,可以沉下一線發力推動的環保學者;“用法律手段來實現整個計劃”是鄧飛多年來從事公益項目的基本原則,因此他又分別邀請了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徐昕等4位法律界人士加入。2013年4月9日,他們聯合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組建了一個可以全國公募的專項基金——“中國水安全計劃公益基金”。
“首次出擊”——雅安行動
旨在打擊水污染的中國水安全計劃,第一次行動,不是在山東河北污染地區,而是在四川災區——雅安,為災區受災民眾提供干凈水。鄧飛當時在微博上說,這或許是天意,我們積攢力量再打污水。
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
地震發生當晚,鄧飛就計劃帶著他的公益團隊趕赴災區,他在微博中說:雅安的孩子,我們來了。今晚,我帶中國水安全計劃團隊召集的凈水設備,帶暖流計劃團隊募集的一萬多雙鞋,帶免費午餐團隊來提供熱飯熱粥,帶大病醫保團隊為全縣傷殘孩子提供醫療資金,帶微博打拐團隊來照看孩子不要被丟。4月22日,中國水安全計劃團隊帶著前期籌得的凈水器和衣物等到達災區,并聯合“創綠中心”等公益組織和當地志愿者,組建了“水安全基金雅安工作組”,通過對蘆山縣、寶興縣、天全縣等地的飲用水進行檢測并在學校和居民安置點安裝凈水設備來解決災區的飲用水問題。據陳麗莎介紹,從4月24日至5月17日,水安全基金雅安工作組共募集物資約200萬元,共走訪調查了14個鄉鎮、35個村組,共建立凈水點62個、安裝凈水設備314臺,使災區受益者達到34000多人。
為探訪災區后續情況,今年7月水安全基金團隊再次來到雅安災區調查,陳麗莎至今還記得當她們去檢查凈水設備時,民眾聚攏過來向她們表示感謝時的感動和自豪,這讓她沒有后悔當初辭職投身公益的決定。陳麗莎以前是某科研單位的環境資源監測員,長期關注水污染問題的她在水安全基金成立后便辭職到這里應聘,“不同于我以前做科研項目,都是在實驗室面對冰冷的儀器和數據,雅安救援行動看到的是災區民眾的疾苦,更多是人性的感受,這也堅定了我做好這個項目的決心!睋慃惿榻B,雅安項目仍在后續跟進中,她們在當地培養了一些志愿者來負責凈水器日常的維護保養;同時預計今明兩年內,繼續新添凈水裝置,爭取在災區有需要的地方最終實現全覆蓋,使當地群眾都能喝上放心水。
多版塊開展工作
如今陳麗莎帶領著水安全基金的4人執行團隊,團隊中除她外,均為“90后”剛畢業的大學生,而她們平時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搜集網絡上被網友和媒體曝光的各地水污染事件。目前水安全基金一邊在微博上發起“水污染隨手拍”活動,鼓勵民眾拍下身邊的水污染;一邊在積極研發一款名為“中國水安全地圖”的軟件,便于民眾舉報查詢。法治周末記者看到,通過這款軟件,如果發現一條污染河流,就可以在地圖相應位置上插一面小旗舉報,地圖中紅色小旗代表被舉報的地區、藍色代表經核實確有污染的地區、綠色代表處理中、紫色代表已解決。目前這款軟件的安卓版本已基本研發完畢,待IOS版本研發完畢后會正式推出。陳麗莎的團隊目前已經記錄了近100起各地的水污染事件,其中既有群眾爆料,也有媒體報道,而這些也是她們后續開展工作的基礎。除了雅安行動和淮河流域干凈水救濟活動,水安全基金還相繼發起了“保護三江源”行動和長株潭(長沙、株洲、湘潭)地區的飲用水調查。
2014年長沙航電樞紐即將竣工,湘江長株潭段將成為庫區,因此長株潭地區水質狀況格外引人關注。在整理群眾爆料的微博中,陳麗莎也發現不少當地居民在擔憂自家飲用水安全。于是基金會開展了長株潭地區飲用水調查活動,在長沙、株洲、湘潭三個城市選取100個小區檢測自來水水質,讓公眾直觀了解自家的飲用水安全。要想得出真實準確的結果,檢測過程就必須嚴謹專業,由于執行團隊人數有限,因此一般要在當地培訓志愿者來協助,陳麗莎強調,培訓的過程很嚴格,比如教他們自來水采樣,要先放水5分鐘再采,目的是放出水管中的雜質;采樣檢測過程中要全程戴手套,24小時內檢測,并拍照錄像!斑@樣做一方面是為了確保檢測工作更嚴謹、結果更準確,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借此建立一個獨立、專業的水檢測體系,逐步打破環保局對河流污染信息的壟斷局面。”
原文章來自于宜興杰康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網址:空氣懸浮離心鼓風機http://www.kongqixuanfugufengji.com/news.asp?nid=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