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名稱:廣東融匯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聯系人:詹生(先生)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2160346428@qq.com
聯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區星河世紀大廈A棟 3401E
郵編:523000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焊材網上看到的,謝謝!
貨款代墊/提單融資/外匯代墊/全球進口物流
全國口岸12大網點 滿足您的進口需求!
因為始終專注進口,所以進口更簡單便捷!
聯系人:詹翰 聯系電話:13609705082(同微信)
第一條:委托事項
1、甲方委托乙方與外商 簽訂進口買賣合同,并由乙方向外商支付貨款。該合同項下的條款如品種、規格、成交價格、成交方式,交貨日期及品質規定等均按甲方與外商約定事項簽訂。甲方需對合同內容進行確認。
2、甲方負責在到貨前向乙方提供進口申報所需文件資料,并對文件的真實性負
責,由申報資料出錯造成的責任與乙方無關。
3、如進口貨物是國家實行許可證管理的商品或需辦理進口證明、登記表等,甲方應協助乙方提供所需的合法、有效及真實的申請文件。由乙方辦理相關進口許可證,辦證費用由甲方承擔。
4、該合同項下外商是否準時發貨,到貨數量與質量及貨款等風險,由甲方承擔,乙方不承擔這方面的任何法律責任和風險。
第二條:費用與支付
1.甲方委托乙方向外商支付買賣合同約定的 30%貨款作為定金前,甲方將等額款項轉給乙方。
2.乙方在向外商支付剩余 70%的貨款前,甲方須向乙方提供全套資料正本(包括但不限于:商業發票,碼單,提單,產地證,檢疫證),甲方在收到乙方提供的全套正本資料后的 5 個工作日內,向外商支付買賣合同約定的剩余 70%的貨款。
3.乙方辦理完貨物報關后,將根據甲方要求是否將貨物存放在雙方認可的堆場或者直接派送。
4.乙方收到甲方支付的費用后,將對應數量的貨物放給甲方,放貨方式包括碼頭給放行單,堆場給放行條,或者直接安排運輸送貨。甲方支付的費用是指對應數量貨物所發生的一切費用,包含分攤的進口代理費,報關報檢費,運輸費,倉儲費,碼頭費,貨款及利息等。
5.乙方墊付的貨款以 12%年化單利(月利 1%,日利萬分之 3.29)向甲方收取利息,匯率以付款當日中國銀行現鈔賣出價結算。實際發生天數自乙方對外付款之日起,甲方向乙方付款當日截止,以銀行水單作為憑證,不足一日按一日算。若乙方不能在海關放行后 90 天內支付應付款項,甲方有權另行處理貨物,并且甲方應賠償由此給乙方造成的一切損失。
6.該合同項下貨物的進口增值稅,關稅,海運費,船公司費用乙方不予墊付,按實際發生由甲方直接支付或者轉賬至乙方賬戶,乙方代為支付。
7.該合同項下貨物進口完成后,甲方如需乙方開具增值稅銷售發票,乙方收取1.8%手續費,依據來款明細開出增值稅發票。
8.乙方收取甲方每柜 RMB****的費用,該費用包含報關報檢費,商檢費,運輸費,代理費,不包含檢測費,超期費用,銀行手續費及其他行政費用等。
第三條:責任義務
9.到貨后,如因貨物不符合合同規定的交貨時間,交貨地點,品種、品質和數量而產生索賠,乙方可協助甲方向外商索賠。
10.乙方在履行該合同條款時,由自身過失及其他自身原因造成的直接損失由乙方承擔。
第四條:合同生效及仲裁
11.如甲、乙雙方發生爭議時,應通過友好協商解決。友好協商解決不成時,可將爭議提交東莞市人民法院解決。
12.本協議未盡事宜由協議各方協商確定,協商所形成的加蓋公章的書面文件,作為本協議的補充部分,與本協議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3.本協議一式貳份,雙方各執一份。本協議自雙方簽字蓋章之日起生效,至上述進口合同項下貨物執行完畢為止。
進口提單融資/代墊貨款/代付外匯/全球進口物流供應
進口物流方案師:詹R (JANKIN)
聯系電話\微信:13609705082
QQ:2160346428
郵箱:2160346428@qq.com
網站:www.pantomchina.com
業務中心地址:
東莞市南城區新基路7號新創基智慧港A座3樓
上海市浦東新區外高橋自貿區美盛路55號中航材大廈401.403
天津市濱海區迎賓大道濱海國泰大廈905-907
佛山市南海區桂城南海大道北58號財匯大廈815.811
香港旺角煙廠9號興發商業大廈21樓01室
進口口岸:廣州|深圳|香港|佛山|東莞|肇慶|云浮|上海|天津|寧波|青島|廈門等各口岸
WKHFDDSC4
自2007年起全球ATM每年增量均超過15萬臺,在2011年底全球ATM總數達到240萬臺。歐美等成熟市場的ATM安裝量已趨飽和,但來自亞太地區和拉丁美洲的需求迅速增長,抵消了成熟市場的下降,其中中國市場的表現尤為搶眼。特別是隨著近年隨著金融自助服務理念的普及,ATM投放從大城市逐漸向小城市、鄉鎮遷移,未來幾年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將不可估量。
截至2012年上半年末,工行投入運營的自動柜員機(ATM)數量以達到60028臺,農行現金類自助設備達72,687臺,居同業首位,國內ATM機總數量將突破40萬臺大關,強勁的市場增長無疑將對ATM周邊產品(ATM機芯、錢箱、出鈔模塊、ATM防護罩等)市場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可抽拉大堂式ATM防護罩)
其中,ATM防護罩做為銀行自助設備相關的安全防護產品,憑借自身特殊安全防護特性已成各大銀行不可缺少的幫手,特別是隨著ATM機布放環境的改變、損壞自助設備等事件的頻發,ATM防護罩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工業機器人使用不足1000臺
在安徽蕪湖,埃夫特公司機器人展示間里,一臺搬運機器人輕松地將20公斤的設備零件準確搬運落位;在奇瑞汽車第五焊裝車間,抓取、點焊、拼裝等都由機器人完成,每個動作都精準利索,這些機器人有一個統一標簽:蕪湖造。
目前中國市場的工業機器人,國產與進口比例約為3:7,中高端市場上,進口機器人更是壟斷了90%以上的市場。埃夫特公司副總工程師肖永強博士告訴記者,埃夫特已建成國內首條機器人批量裝配線,銷量位居國產機器人企業首位。
隨著我們這樣一批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進入市場,日本、德國等國際知名機器人制造企業的在華同類產品,都出現不同程度的降幅,有的降幅高達20%到30%。肖永強說。
在與埃夫特相距不遠的奇瑞汽車公司焊裝車間里,埃夫特生產的機器人在這里擔當重任,62臺機器人被稱為變形金剛,完成了幾乎所有的焊裝工作,工作人員則僅作為一個輔助角色使制造過程更加完美。
機器人被大規模引進的同時,企業使用機器人的成本難題也逐漸得到解決。多名受訪的安徽機器人產業人士均向記者表示,目前企業引進機器人,大概1至3年就能收回成本。這意味著,大型企業完全有能力引進機器人。
但是,截至6月底,安徽全省共生產工業機器人900余臺,比2014年同期增長30%。安徽本土機器人制造廠商,雖然埃夫特宣稱,有自己的自主研發,但在核心部件方面,技術仍然受制于國外。
目前機器人大多為非標準機器人,即按照下游中小企業的特定需求定制化生產,而國外幾大企業更多是批量化生產的標準化機器人,非標機器人能夠適應國內中小企業復雜多變的作業環境,但由于難以批量化生產,這種模式很難孕育出龍頭企業。合肥聯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歐秉承說。
讓他擔心的是,目前市場存在大量簡單組裝集成的機器人企業,其加工條件和產品質量讓人擔憂,更為重要的是,機器人產業剛剛起步,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已經明顯。
機器換人,政府似乎比企業急
中國工業機器人處于產業形成和快速發展期,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也開始形成一定競爭力。
我們原來計劃今年產值翻番,現在看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歐秉承說,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制造業市場上同質競爭、壓價競爭比較嚴重,企業幾乎沒有利潤,一些企業主對加大投入的熱情不高,影響機器換人步伐。另外,在安徽市場,勞動力短缺問題不突出,對企業來說,機器換人的動力沒有沿海地區大。
與此相對應的是,工業機器人的售價卻在逐年下滑。以前每臺(機器人)的價格在100萬元左右,近幾年每年下降率大概在30%,差不多只用以前1/3的成本就能買到。肖永強坦言,如果不是勞力特別緊缺,企業并不急于機器換人。
但這并未影響到機器人產業加速狂奔的步伐。
安徽省經信委裝備工業處處長沈忠林說,安徽機器人發展是從2009年開始,2012年提出進行重點支持,2014年銷售收入達到30億元,2015年目標是培育3家至5家產值超50億元的龍頭企業,形成產業規模超200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安徽有機器人集成加工企業50多家,這些企業很多都是招商引資來的,掌握了一定關鍵技術的企業不到10家,而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一家都沒有。
市場需求是各地爭相上馬機器人產業的根本原因,但在歐秉承看來,那些大量簡單組裝集成的機器人企業,根本沒有市場訂單,也沒有做市場調研,不排除很多是沖著補貼來的,組裝一臺機器手臂就補錢,政府太急了,這樣對整個產業非常不利,大家都跟著上,沒有人去搞研發,會把這個行業原來的節奏人為打亂,這也是我們決定將主要精力放在系統集成上的原因,不能只看小利,盯著那點補貼。
機器人到底缺什么才最值得關心
盡管從臺灣來內地工作已經超過10年,在安徽也有兩年多,歐秉承仍有很多不適應。
現在機器人市場有點非理性。歐秉承說,他們當時做了市場調研,發現機器人市場的核心關鍵零部件有80%依靠進口,按理說這么高的進口比例,機器人市場需求非常高,不應再重復類似光伏產業低端過剩高端不足的缺陷,但事實上卻非如此。
各地都在搞機器人產業園,在內地的很多地方,制造業本來就很弱,根本沒有機器,卻還提‘機器換人’。機器人產業特色非常明顯,它是一個配套產業,是供應鏈產業,獨立搞一個機器人產業肯定是要失敗的。歐秉承說。
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倪健安說,中國機器人產業生態系統非常完善,并且有政府的全力支持,中國應在技術方面進行特別關注,機器人四大關鍵技術,包括計算、視覺、語音、驅動。
kuka機器人公司研發副總監RainerBischoff表示,從整個工業的角度來說,機器人背后有很多移動控制的挑戰,有很多其他的要求,算法和應變能力要提高,成本也要繼續降低。
這些與政府關注點均有差異。
當前機器換人浪潮中,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機器人來改變工藝生產流程。否則企業會發現用了幾年之后,招工問題是解決了,但如果不解決制造周期、成本以及整個工藝流程的問題,產品仍然沒有競爭力。如果是簡單的‘機器換人’,那世界上這個任務早就完成了。歐秉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