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長沙晚報
報刊類別:市委機關報
主管單位:長沙市委
主辦單位:長沙市委
編輯單位:長沙晚報社
創刊時間:1956年7月1日
出版地區:長沙市
出版周期:日報
國內刊號:CN43-0002
郵發代號:41-139
登報電話:400-638-9568
登報級別:長沙市級報紙登報
簡介《長沙晚報》一貫堅持市民化、本土化的“晚報特色”辦報方針,并堅守較高社會層次定位,在湖南中心城市(省會長沙、周邊城市株洲、湘潭)及主流人群 (權威人士、社會政治經濟決策層)中保持著強勢影響力。 《長沙晚報》系對開大報, 24版,全部版面均為彩色印刷,每日晨6時30分面市。 周一至周五均為 24版全彩色印刷,周六至周日為8版全彩色印刷。
職能
這幾年來媒體之間爆發的激烈競爭,令報紙的生存狀態和發展前景發生了重大變化。競爭的主流是積極的,隨著競爭理念的更新、規則的完善,紙媒之間的競爭空間逐步擴大,日報、都市報、行業報等在采編、經營、管理、廣告、發行、人才等方面展開激烈的角逐。特別是曾經在長沙作為報中翹楚的機關報晚報--《長沙晚報》,在面臨黨報、都市報等傳統媒體以及數字化新媒體的沖擊和挑戰下,該如何揚長避短,贏得競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其發展陷入了一個深層次的思考。通過剖析《長沙晚報》歷史演變歷程,現今辦報思路、管理機制和資源優勢等方面對這張報紙進行了初步的探究,理清其歷史脈絡,分析與探討晚報的特質和精神,找出《長沙晚報》的特點與特色。
榮譽
2001年,以《長沙晚報》為主媒體的長沙晚報報業集團成為湖南省第一家報業集團,集合《長沙晚報》、星辰在線、《知識博覽報》、《品周報》、《學生·家長·社會》、《快報》、《瀏陽日報》、湘江手機報和《晚報文萃》九大媒體,形成了全媒體集團優勢。多年來,《長沙晚報》推出了一大批有分量、有影響的新聞作品,特別是2004年以來連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一個、二等獎三個、三等獎四個,實現了創刊50年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零的突破。
作為長沙市委機關報,《長沙晚報》具有不可替代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作為綜合性大報,《長沙晚報》專注可讀性、實用性、時尚性。黨報特質和晚報特點鍛造的“合金品質”,凸顯《長沙晚報》與眾不同的完美個性。
《長沙晚報》關注民生、民情、民意,、客觀、深度報道熱點新聞,權威發布最新最快的社會資訊,堅持市民化、本土化的“晚報特色”辦報理念,并堅守較高社會層次定位,在長株潭及主流人群中保持著的強勢影響力。
近幾年,《長沙晚報》銳意進取,不懈奮斗,通過改版提質和內部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采編質量穩步提升,重大報道精彩紛呈,輿論引導能力進一步增強,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大幅提升。2008年,《長沙晚報》提出“做湖南的報紙”;2009年,《長沙晚報》逆風飛揚,實現發行、廣告增量。
2010年,《長沙晚報》將以“大優化,大提質”為目標,推動報紙改版提質,為讀者打造質的精神產品,為客戶提供效的推廣平臺。
歷史
創刊于1956年7月1日。始名長沙日報,1961年1月改為《長沙晚報》,“”期間,幾經反復,甚至一度停刊。
1978年復刊為《長沙日報》,1981年10月1日恢復《長沙晚報》。進入21世紀,《長沙晚報》步入了改革與發展的快車道。《長沙晚報》已由四開小報變為每天24版對開大報,由黑白報變為雙面彩色報,版面擴大了12倍,經營收入增長了近40倍。長沙晚報曾在湖南報界創下多項第一:1997年成為湖南省平面媒體中第一家天天出彩報的報紙;1998年開通湖南省首家大型新聞采編和信息傳遞電子化網絡系統;2001年成為湖南省第一家實現雙面彩印的報紙;2004年8月成為湖南省惟一擁有兩臺世界一流水平的德國高寶印刷機的單位。此外,報社多次被評為湖南省、長沙市先進單位,2000年、2004年兩次被評為湖南省“十佳報社”,1998年和2000年分別獲第一、二屆“全國地方報社管理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在2004年評選頒布的第十四屆中國新聞獎中,長沙晚報一舉捧回兩個二等獎,實現歷史性的突破:評論員文章《中國人過中國節》獲文字言論類二等獎;新聞論文《由同題競爭到新聞》獲新聞論文類二等獎。2005年評選頒布的第十五屆中國新聞獎中,長沙晚報再次獲得一個版面類二等獎、通訊類三等獎。《長沙晚報》系雙面彩色對開大報,每日晨7點準時面市。
《長沙晚報》創刊于1956年7月1日, 歷經60多年精耕細作,凝聚成巨大的品牌效應,如今,《長沙晚報》已成長為省會長沙發行量、覆蓋最密集、讀者忠誠度、品牌影響力、綜合實力的區域強勢主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