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藥芯焊絲的表面粗糙度是體現焊絲表面質量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僅影響到焊絲沖壓時的變形行為和涂鍍后的外觀面貌,而且可以改變材料的耐蝕性。
冷軋后焊絲的表面粗糙度會隨著以下因素發生變化:
1、會隨著軋輥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加。
2、隨著鋼種強度的增加,粗糙度下降。
3、隨著所軋焊絲的寬度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加。
4、隨著軋后耐磨藥芯焊絲的厚度增加,其表面粗糙度增加。
5、隨著軋制量的增加,焊絲表面粗糙度增加。
6、隨著軋機壓下率的增加,表明粗糙度增加。
7、隨著工作輥的粗糙度的增加,平整后耐磨藥芯焊絲表面粗糙度也會增加。
8、隨著來料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平整后的焊絲表面粗糙度增加。
為此,改善耐磨藥芯焊絲表面粗糙度的措施是:
1、優化軋輥使用周期。
軋輥的軋制量超過400t后耐磨藥芯焊絲的表面粗糙度會逐漸趨于穩定。隨著軋制量的增加,當超過1100t以后,焊絲表面粗糙度會出現較大的偏差,軋輥壽命中止。在安排生產過程中,應根據用戶對耐磨藥芯焊絲表面粗糙度的不同要求確定軋輥的軋制量。
2、優化磨輥工藝。
由于軋輥的原始粗糙度對耐磨藥芯焊絲的表面粗糙度有很大影響,因此,通過對磨輥工藝進行優化,可得到要求的軋輥粗糙度,這也是改善焊絲表面粗糙的先決條件。
3、使用鍍鉻輥。
鍍鉻輥是在軋輥表面通過電鍍增加一層均勻的鍍鉻層,可提高軋輥的耐磨性,鍍鉻后的軋輥表面形貌具有均勻性、保持性、再現性優異等特點。
4、優化生產計劃。
實際生產中軋機壓下率值不可以隨意改變,所以只能通過調整生產計劃,將工作輥的軋制公里數限制在一定范圍內,根據不同情況,將耐磨藥芯焊絲安排到軋輥服役期的前半程或后半程進行軋制,以控制成品的表面粗糙度。